元末明初,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趁机摆脱元廷控制配资炒股中国股票配资网,并趁机北扩。1356年,高丽恭愍王王颛趁机中原大乱,兵分北上,夺取了元朝的双城,甚至渡过鸭绿江,袭破婆娑府(丹东)等地。不久之后,鸭绿江东岸的女真各部基本被高丽征服。1369年,高丽派遣大将李成桂攻取元朝东宁府,至此“东至皇城,北至东宁府,西至于海,南至鸭绿,为之一空。”
很快,明朝的势力也到达了东北。1371年,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顺明朝,朱元璋因此设辽东卫,1375年又升为辽东都司。此后的几年,明朝又设东宁卫,改原东宁、南京(延吉)、海洋(今咸镜道吉州)、草河(连山关外草河)、女真五个千户所为左、右、中、前、后五所。
1387年,明朝向高丽提出,以铁岭为界,“铁岭北东西之地,旧属开元,其土著军民、女真、鞑靼、高丽人等,辽东统之,铁岭之南,旧属高丽,人民悉听本国管属,疆境既正,各安其守,不得有所侵越”,并开始铁岭设卫。
元朝时期的高丽
展开剩余85%1387年,明朝击败北元大将阿哈出,标志着明朝基本扫除了女真之地的蒙古势力。随后,朱元璋派遣使者到女真之地广泛招抚,许多女真部落归顺明朝,和明朝确立了封贡关系。当年的十二月,水达达女真就归顺明朝,朱元璋在斡朵里部设三万卫。但仅仅过了三个月,三万卫就因粮草不济而内迁到辽东。根据一些资料的考证,三万卫最初位于图们江北岸的珲春一带。
1392年,高丽派遣大将李成桂进攻辽东,李成桂拥兵自重,发动了叛乱,推翻了高丽王朝,自立为王。为了缓和和明朝的关系,李成桂遣使明朝,朱元璋赠“朝鲜”为李朝国名,承认了李朝的建立。从此,朝鲜就成为了明朝的藩属国。朱元璋也适度选择退让,将铁岭卫内迁到了辽东。
铁岭卫和三万卫的内迁都是朝鲜不断干扰、进攻的缘故。此后,朝鲜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北扩,图们江以南的女真各部,如哈兰、三散、海洋、甲州、洪肯、秃鲁兀、斡合 、阿沙等部相继归附朝鲜,朝鲜北部边界推进到图们江一线。史载朝鲜“使李豆兰招安女真……被发之俗,尽袭冠带,改禽兽之行,习礼仪之教。与国人相婚,服役纳赋,无异于编户……皆愿为国民。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,设邑置镇,以治民事……延袤千里,皆入版籍,以豆满江(图们江)为界” 。
不仅如此,朝鲜还和多个女真部落建立了封贡关系。1392 年 ,兀良哈部(毛怜部)朝贡朝鲜。1393 年,兀良哈部、斡朵里部到朝鲜朝贡,朝鲜“皆授万户、千户、百户等职有差,且赐米谷、衣服、马匹 。诸酋感泣,皆内从为藩屏”。
1399年,朱元璋去世,朱允炆即位,是为建文帝。此后,明朝发生了四年的“靖难之役”,无暇东顾,朝鲜则趁此机会在东北快速扩张,而各女真部落也和朝鲜的关系更加密切。根据朝鲜的史料记载,在这几年间,斡朵里部等女真部落遭到了兀狄哈(七姓野人)的侵扰,被迫迁徙到了朝鲜东北的庆源、镜城一带的阿木河河谷定居,接受朝鲜的管辖,为朝鲜“当差役”。
1403年,朱棣即位,史称“明成祖”。即位当年,朱棣就派遣使者到东北招抚女真各部,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在当年十一月来南京朝贡,胡里改部被封为“建州卫”,阿哈出为“建州卫指挥使”。1405年,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也到南京朝觐,被册封为“建州卫都指挥使”。从此,建州女真之名出现在明朝的历史之中。
此时的建州女真居住之地为图们江南北一带,是朝鲜和明朝争夺的地带,而建州女真同时对明朝和朝鲜朝贡也是关系不明。1404年,有海洋女真上奏明朝,说咸州以北是辽金故土,希望明朝收复。于是朱棣在当年4月派遣使者到朝鲜,要求收回三散、秃鲁兀等十一处女真之地。但朝鲜不愿意归还这些新兼并之地,朱棣也只能做出退让,承认了朝鲜对十一处女真的管辖。自此之后,图们江也变成了明朝和朝鲜的界河。
但朝鲜想要真正控制图们江以南之地,还需要对这里的女真各部进行武力征服。当时,有诸多女真人因为不堪朝鲜的压迫、驱逐,被迫西迁。例如猛哥帖木儿在1411年带领部落成员从图们江以南西迁到了辽东的凤州(坊州),进一步依附于明朝,明朝于是封斡朵里部为“建州左卫”。
女真迁徙地图
毛领部是从胡里改部分出的一个部落,朝鲜称为“兀良哈部”,是阿哈出的儿子猛哥不花建立的,早期接受朝鲜的册封,同时也接受明朝“毛怜卫”的封号。1410年,朝鲜吉州察理使赵涓制造“土门惨案”,毛怜部酋长把儿逊被杀,部落损失惨重,毛怜部不得不内迁到辽东一带。李成梁的祖先原本也是居住在图们江以南的女真人,也是在明朝前期西迁到辽东,后来融入汉族之中,改姓为李。
当时鞑靼势力强盛,西迁辽东之后的女真常常受到蒙古骑兵的威胁,尤其是1422年,蒙古军队大肆侵扰辽东,鞑靼人“不满辽东广宁、山海卫等处,掠夺不已”。为了避开蒙古的锋芒,猛哥帖木儿又带领部族成员1600多人返回到了阿木河谷居住。胡里改部首领李满柱(阿哈出之子)则带领部族在1423年带领部族400人转移到婆猪江居住,大概位置就是今天桓仁县的佟家江,这里就是满洲的发祥地。
回迁后的斡朵里部很快就遭遇了一场大灾难。1423年,辽东的女真千户杨木答兀叛变,他掠走开原1000多军民,逃窜到了阿木河一带。朱棣立即下旨,让辽东都指挥使司裴俊和猛哥帖木儿平叛。可裴俊160多人到达阿木河后,就被杨木答兀纠集的300七姓野人围攻,生死难料。为了救出裴俊,猛哥帖木儿带领500女真人马赶来,双方大战一场,杨木答兀不敌而走。
几天后,杨木答兀又纠集800人包围了明军和斡朵里部的营寨,猛哥帖木儿等仓促迎战,最终寡不敌众,死伤惨重。此次事件,史称“阿木河之变”。在事变中,建州左卫的印信、财物被抢掠一空,部落成员减员严重,元气大伤,而猛哥帖木儿本人和长子阿谷等战死,次子董山被俘走,只有弟凡察幸免于难。
明朝的史料并未说明阿木河之变产生的原因,但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朝鲜的影子。七姓野人,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一些女真部落,投靠朝鲜的有不少。杨木答兀之所以会叛变,可能是受到朝鲜的蛊惑。从杨木答兀窜入阿木河谷后得到了七姓野人的拥护,其背后必然是朝鲜的支持。阿木河之变后,斡朵里部遭遇重创,已经无法在阿木河谷立足,于是被迫再次西迁到辽东,避开朝鲜锋芒,选择进一步依附于明朝。
阿木河之变后,朝鲜加速了对图们江以南女真部落的渗透。在此之前,朝鲜在图们江以南只设了庆源一镇(1417年设),此后又陆续增加了钟城(1431年)、会宁(1434 年)、庆兴(1435 年)、稳城(1441 年)、福宁(1449 年 )合称“东北六镇”。但朝鲜东北的女真部落直到明末也并未完全被征服,他们和海西、建州女真村寨千丝万缕联系,直到清朝时期朝鲜才将之全部同化。
东北六镇
1434年,猛哥帖木儿之弟凡察来京朝贡,被册封为“建州左卫都督佥事”。不久,董山等人在毛怜部的斡旋下,被七姓野人释放回归部落了。1440年,凡察就带领斡朵里部的残余部众迁徙到了苏子河一带,和胡里改部、毛怜部比邻而居。
董山长大后,和叔叔凡察争夺建州左卫袭印。二人争夺的事情汇报到了明朝配资炒股中国股票配资网,明廷要求收回旧印,但董山不许。明朝又要求收回新印,结果依然得不到同意。于是明朝索性又增设建州右卫,以凡察一部为右卫,同时保留二部的朝贡特权。至此,建州三部正式形成,如果算上毛怜部则为“建州四部”。
发布于:贵州省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